这天价生意,就该这么血淋淋地拍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Vista看天下 Author 叶橙子
后台回复“读书”
即可免费领取52本精读好书
文|指听
来源|VISTA看天下
01
TVB悄无声息地推出了一部纪录片《无价之保》。
目前只播出三集,震撼程度便让观众们再一次着急盖章为“年度最佳”。
路程最远,TVB娱乐记者陈贝儿,带着仅4人的小团队跑了国内的十数个省份;
拍摄最危险,主持人与摄像被冻到嘴唇发紫、急性失温;
采访来的故事最血腥残酷,让第一次听到的人忍不住捂耳朵、无声尖叫。
网友们几乎把所有赞美里的“最”,都给了它。
一看配置,也难怪有如此多的赞誉。
《无价之保》由《无穷之路》同团队拍摄,相当于它的第二季。
而《无穷之路》公认年度最佳,港人视角真实观察扶贫生活,不刻意煽情、不刻意歌功。
这一次,眼瞅着评分又该9分打底了。
01
画面最糙,但却最用心
《无价之保》,“保”是动物保护的“保”。
制作团队没有继续顺着《无穷之路》已经备好的东风,而是转向了另一个话题。
坦白说在看之前,我很难想象动保话题如何推陈出新。
画面精美无比、但结语只有一句轻飘飘的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”,已经是动保纪录片的常态。
但《无价之保》反其道而行之。
哪怕把画质调到最高的1080P选项,它的画面依旧透露出粗糙感。
但看的过程中却无法苛责画面,因为陈贝儿与四人小团队奔赴的是青藏高原。
是在冰湖边坐着进行了一会访谈,陈贝儿就出现急性失温症状的无人区。
是让摄像大哥面色苍白、嘴唇发紫,条件根本不允许扛入精细摄影设备的蛮荒地。
也是巡护员们口中,宁可无口粮、不可无油粮,最可怕的不是饿上三四天、而是开不出荒原的可可西里。
《无价之保》重拾了可可西里已经被许多人遗忘的一段历史:
野生动物尸横遍野,盗猎人穷凶极恶,巡护员以一人一枪、对峙十数名持枪恶徒。
纪录片探访了一对兄弟,分别是两所保护站的站长。
或许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,可可西里地区曾经盗猎猖狂。
但不曾想象的是,“猖狂”不只指的是盗猎者众多,还有手段的残忍。
盗猎者遇上一队藏羚羊群往往会不论大小、全部屠尽,有一百杀一百、有一千杀一千。
队长说他们曾抓过一个盗猎分子,13秒就能把一只藏羚羊的皮剥下。
“他在羊身上刮一刀,把羊脖子放到车架子上面,一剥就光了……”
地面上堆满了尸体,皮卡车边上晒着刚剥下来的皮。
父辈们经历过更残酷的现场,有母羊的肚子被一刀剖开,小羊滚落肚外。
或许是因为剥皮速度太快、母羊尚有余温,甚至有刚出生的小羊不明真相、扒在尸体上喝奶。
听到这段场景描述的陈贝儿,下意识地举起手捂住耳朵,表情不可置信。
纪录片介绍,藏羚羊数目一度由百万锐减至三万。
催生这些残酷暴行的,自然是巨额的利益链。
藏羚羊绒价值极高,当初一条由藏羚羊绒加工的Shahtoosh羊绒王披肩在国际市场上可以卖到1万美元。
2000年的纪录片《平衡》中也有一段介绍,黑市上,当时一批130件的藏羚羊绒披肩的批发价是60万港元。
这一价格如今看都算奢侈,对90年代的盗猎者来说更是巨大诱惑。
陈贝儿最初只是听闻在可可西里当巡护员条件艰苦。
无人区的面积平均到巡护员头上,相当于一个人要巡逻整个香港那么大的面积。
她浑身上下穿了七八件衣服,依旧能感受到刺骨寒冷。
夜里她与团队留在保护站,感受到水电都紧缺,仅有的一点电力基本用于必要的照明、充电与取暖,一行人蜷缩在沙发上睡觉。
但在跟着巡护车深入荒原后,陈贝儿很快了解到了艰苦之外的部分——危险。
巡护队的普措才仁告诉她,在巡护队成立后,有的盗猎人会特意“为他们留子弹”。
装子弹的容器,足有50斤。
目前播出的两集时长都只有二十多分钟,其实能看出,相比于第一季,这一次陈贝儿与团队采集的素材不多。
毕竟地理条件恶劣,五人的小团队难以深入无人区腹地。
可可西里相关的纪录片里,《无价之保》在素材质量上或许算不上优秀。
不过陈贝儿与TVB擅长的本就不是精美,而是对人心品察得足够深。
他们在口口相传的故事背后,挖掘出一条隐藏的情感传递的线。
02
赌上性命的承诺
《无价之保》探访片中的巡护员俩兄弟,一是为了了解现状,而是为了他们的父辈。
他们的舅舅索南达杰,父亲扎巴多杰,先后因动保牺牲。
90年代初可可西里还没有成立保护区,没有专业的巡护队,更别说专门的拨款资金。
外地人都未曾听过可可西里的名字。
是舅舅索南达杰在目睹藏羚羊、野牦牛等被杀害的惨状后,号召一批藏民,组成自发巡逻队去捉盗猎分子。
这也是中国第一支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反盗猎武装队伍。
那时这一举动很难得到支持,一来90年代初摆在普通人面前的难关是生存,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了解极少。
二来,打猎本就是藏民的生存手段之一。
许多人无法理解,都是为了活命,杀藏羚羊剥皮与杀普通牦牛的区别在哪?
于是在条件艰苦、人少物资少的情况下,索南达杰一力支撑起了可可西里的反盗猎。
也把自己暴露在了盗猎者的枪口最前方。
94年的一次巡山中,索南达杰与队员抓获了一个刚剥了近千只藏羚羊皮的盗猎团伙。
因天气恶劣、车队分散,索南达杰与队员们分开,队员们遭到盗猎者的反扑埋伏。
在冰湖边,他一人一枪对峙装备更精良的18人,中弹后匍匐在自己的车边继续射击。
凭着一支旧枪打烂了对方的大部分车灯、想要熄灭光源。
直到他的死讯传回,妹夫扎巴多杰赶到现场,看到他仍是持枪瞄准的姿态,只是身体早已被冻成冰块。
索南达杰的牺牲震动了全国,大众更熟悉的后续,是次年政府批准成立“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”。
但它带来的震动,也落在这片荒原上生活的人们、以及无数普通人的头上。
索南达杰死后,妹夫扎巴多杰自愿接任他生前的职务。
而当地能给予的资助,除了三支枪,只有县委在扎巴多杰任职时、给他们的车加的84公斤汽油。
于是他独自前往北京寻求帮助。
纪录片《平衡》里曾记录,扎巴多杰幸运地遇上了环保学者梁从诫,他更为人熟知的名号是林徽因、梁思成之子。
梁从诫帮助扎巴多杰在高校进行演讲、募捐。
在北京大学时,有学生掏出了兜里刚收到的稿费,塞到扎巴多杰手里。
然而索南达杰牺牲仅四年后,扎巴多杰在家中因枪击身亡。
死因不明。
外人、外界只闻噩耗,过往的纪录片中也大多以宏观叙事记录这一悲剧。
但《无价之保》里,陈贝儿切实地询问了扎巴多杰儿子的感受。
在儿子的回忆里,当时有人放话说扎巴多杰的人头值200万;
父亲去世后,有陌生人打给与父亲有联系的北京环保人士告知死讯,不知来源。
儿子普措才仁谈到这眼泛泪光,轻声说几十年了我没聊过这件事。
许多事只是他的猜测,他想或许是父亲的工作得罪了他人。
成年后普措才仁两兄弟也决定投入保护站工作。
在这之后,家里的境况一度败落,因为巡护工作薪资不高,而当地产业薄弱,传统的放牧打猎依旧是维持生计的常见法子。
普措才仁说自己也去过沿海城市、不是没见过现代城市的繁华。
但依旧出于亲情羁绊与信念,留在可可西里。
陈贝儿问他,是否想要无愧于心、无愧于天地。
普措才仁回答说天地我不知道,但我起码对得起我父亲的承诺。
索南达杰,扎巴多杰,普措才仁。
守护可可西里的执念随着亲情在两代人身上流转,我本以为这就是结束。
但《无价之保》往故事深处又走了一步,发现这股执念的影响力,比所有人想象的都更广。
03
故事没有尽头
结束完对普措才仁两兄弟的采访,陈贝儿去了一家医院。
他们找到了一位当年曾与索南达杰是同学、如今已近70岁的寒梅医生。
她被索南达杰的事迹触动,也第一次了解到“野生动物”“环境保护”“环境资源”种种概念。
于是选择在之后的行医生涯中,免费去为保护站志愿者们看病。
执念不止传承于家族中,而是顺着人际关系的一个个节点,向周围永久地扩散出去。
当地保护站里的巡逻队员们,不少人就是在索南达杰故事的鼓舞下加入。
忍受天寒地冻、日复一日的巡逻。
许多年轻的志愿者同样为此而来,放弃优越的生活,捡拾公路边的垃圾,以防它们被吹到草原深处。
稍加查询就会发现,在纪录片之外,还有更多被可可西里上的故事被触动的人。
与扎巴多杰见过面的梁从诫,带着自己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,为巡护队筹措到40万元。
当时67岁的梁从诫登上昆仑山口,焚烧了收缴的近400张藏羚羊皮。
在98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期间,以个人名义向其递交了要求在英国禁止藏羚羊绒贸易的公开信,得到了布莱尔的支持。
而随着可可西里保护区的成立,后续17年规定禁止个人或单位非法穿越可可西里。
不仅是藏羚羊,这片土地上的其他动植物也得到了喘息复苏的机会。
可可西里的故事如同投入湖泊的石子,不断向外泛起波澜,涟漪依旧震荡到今天,并催生出了《无价之保》。
而《无价之保》,又同样成为涟漪的一部分。
相比于普通纪录片,它虽然是聚焦人与自然的平衡,但镜头跟随的始终是人力、人心、人情。
这让它更容易代入,也容易用情感连接感动观众。
第二集中,主持人陈贝儿走在青藏公路边,见证了一群藏羚羊过马路。
远方的汽车被路障拦下,静静等待着它们的通过。
领头的一只稍微试探后,便轻快地跑了起来,身姿如同跳跃、四蹄仿佛轻点于水面。
曾经“一步一惊心,随时都有被猎杀可能”、逃进草原深处的藏野驴等等。
如今已经能停留在据公路不过十几米的草地上,自在吃草。
陈贝儿对藏羚羊穿越马路的一幕目不转睛,看得出神,喃喃说“平平安安,多生点baby出来”。
我想所有普通人看到这一幕,都会像她一样目不转睛。
《无价之保》这枚石子,或许会再次掀起人们心中的涟漪。
令观众们重新认识可可西里、记住这片荒原上的生灵,也记住荒原守卫者们书写下的传奇。
它们将在属于自己的土地找回自由,不再提心吊胆。
END
往期精彩
明州事件4年后,章泽天马上生二胎:道德正确和生活正确,怎么选?
四川7岁男孩目睹妈妈被杀,之后成功复仇!他亲述经历,太让人心疼…
作者: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。不苛求正确,只好好说话。
👍
如果您喜欢365,请点赞,让我们知道,您曾来过~~